制造工廠的核心價值是產量的達成,實際產量=有效工作時間*OEE/節拍,如此來看,開展TPM全員生產維護活動的目標是完成更多的產量。精益現場改善更多的側重于生產線效率提升,對于TPM判責為保全設備部門的事情。
班組建設工作要建立以企業一把手為組長的領導小組,班組內部通過建立班委制,發動全員參與,根據精益生產思想,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,形成制度保障。充分發揮每位員工的特長和才華,確保班組管理活動持久、深入地開展下去。
對比豐田的改善能力,豐田的維持能力更值得我們學習。 豐田強調:沒有維持就沒有改善;維持是改善的基礎;改善是為了更好的維持。所以,我們會維持嗎?
一個員工離職后留下的坑,并不是再找一個人填上就萬事大吉了。 一般來說,核心人才的流失,至少有1-2個月的招聘期、3個月的適應期,6個月的融入期;
小公司就是小公司,小公司應該有“大志向”,但是絕對不能立即犯“大企業病”,尤其是犯了大企業病還不知情,還自以為了不起,這樣就更加可怕!
工廠企業通過開展精益生產管理工作,建立良好的設備管理,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產品的質量,降低企業的成本。而設備管理主要是以設備為研究的對象,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理論,對設備的物質運動和價值運動進行全過程的跟蹤管理。
管理好工廠車間,提高效率。一百至兩百人之間的廠確實不好管理,但是有一點,不管人員的多寡,其各崗位的職責一定要明確,由中高層人員開始,如果一個企業員工的職責不清,做為他們的領導是很難驗證其工作能力。
工業和信息化部、應急管理部近日印發《“工業互聯網+安全生產”行動計劃(2021-2023年)》,提出到2023年底,工業互聯網與安全生產協同推進發展格局基本形成,工業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明顯增強。
制造與創新的關系,是近幾年美國智庫和學術界最為關心的話題。制造過程中,包含著創新的蜂蜜,看上去已經成為共識。沒有制造,創新大河就會干涸。
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》每年都會評選出當年的“十大突破性技術”,這份在全球科技領域舉足輕重的榜單,曾精準預測了腦機接口、智能手表、癌癥基因療法、深度學習等諸多熱門技術的崛起。